当前位置:首页 > 解说Anders谈CNCS的崛起:新时代的到来
解说Anders谈CNCS的崛起:新时代的到来
作者:茶津软件园 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3:17:25

本文转译自外媒skin.club。

我一直认为CS:GO的遗憾之一是未能真正实现其“全球攻势”(Global Offensive)的名号,实际上它更像是“欧洲攻势”。而“CSEO”(Chinese Offensive)这个说法听起来像领英上推销公司曝光度的新词,但如今,中国CS正迎来不可思议的发展,或许我们终于能见证CNCS的真正崛起。

中国CS的历史积淀

我认为,中国CS从未有过比现在更光明的爆发契机。一款游戏要在一个国家扎根,历史积淀至关重要,而中国与CS的缘分由来已久。

TYLOO、wNv等名字早已赢得尊重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CS选手。中国很早就有了精彩的赛事:WCG、IEM早于CSGO时期就已落地,甚至CPL也曾在中国举办分站赛。我记得2013年去北京参加“MSI BeatIT”时,现场有无数中国粉丝为VeryGames、fnatic欢呼,尽管Ninjas in Pyjamas没来,仍有粉丝兴奋地打听GeT_RiGhT和f0rest。即便CSGO时期成绩未尽如人意,Counter-Strike这个IP早已深深融入中国玩家的血液。

本土赛事的助力

在CSGO时代,CNCS慢慢迎来了自己的赛事:CAC以及IEM 中国站。这两项赛事固定吸引着国际强队,让中国认识世界,也让世界了解CNCS。

但过去,没人期待中国队伍能夺冠甚至进四强,阵容不稳定,表现时好时坏。中国选手个人能力向来强悍,能打出精彩对局甚至爆冷,但很长一段时间里,整个场景都被困在这种“偶有闪光却难持续”的模式中。

文化与技术的双重挑战

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,CS这类游戏需与网吧主流游戏竞争。趋势既受文化影响,也受硬件限制:CS对高端CPU的高需求,让小城市网吧难以负担频繁升级,而穿越火线这类游戏更占优势。

此外,中国的FPS市场大量转向手游(如《使命召唤手游》《和平精英》),优势显而易见:移动硬件普及率更高。值得一提的是,社会对暴力元素游戏向来敏感,即便中国版CS移除了血迹,仍可能处于劣势。不过,从网吧转向家庭PC的趋势正在显现,这对CS的未来是个积极信号。

崛起的信号:从排名到战术的突破

直到2018年,中国才有第一支队伍TYLOO进入HLTV世界排名前30;如今,TYLOO和Lynn Vision已稳居前20。这是重大突破,若后续因素到位,可能开启更大的时代。

中国办赛有个巨大优势:粉丝愿意大规模到场,让赛事真正有“盛会感”。如前所述,中国粉丝对CS历史的记忆之深令人惊讶,每次我去中国参赛,都被这种热情震撼。

蓬勃的科技与赞助市场

我虽不敢自称专家,但从外部观察,中国科技经济的体量足以支撑起令其他地区羡慕的赞助规模。

中国直播平台资金雄厚,总在寻找“下一个爆点”;若CS能真正点燃玩家热情,硬件品牌(汽车、手机、电脑等)的合作会更易达成。在其他地区,硬件赞助已越来越难,但在中国,情况可能完全不同。

上述优势存在已久,但2025年的关键差异在于:中国顶尖队伍的竞技水平已今非昔比。过去的硬核枪法仍在,而如今中国队伍终于跟上了最新战术潮流,不再犯过去那种葬送关键局的错误,纪律性和战术理解足以支撑他们走得更远。

更惊人的是,上海Major有3186支中国队伍报名,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区域潜力正在释放。此外,Jee、EmiliaQAQ等选手凭借个性走红,甚至在西方观众中也积累了人气。

待填补的空白与未来可能

整体来看:经济增长、*选手与队伍、不断扩大的玩家基数与热情粉丝。若中国能建立更结构化的全年赛事体系,持续培养本土人才,未来几年极可能震撼全球CS界。

我唯一的担忧是:每年仅办几场本土赛事,可能难以吸引足够多中国俱乐部投入。IEM和FISSURE(新赛事品牌)进入市场有帮助,但最终,中国需要一个不依赖国际队伍也能自我循环的赛事生态,或许是“中国职业联赛”,或许是别的的专属巡回赛。

时机已至,趁热打铁正当时。